来源:欧宝体育网页版 发布日期:2023-09-17 03:04:28 | 浏览次数:141
变局之下,只有跟上步伐,才能把握机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江苏如皋紧跟智能化浪潮,推动产业深度数字化融合发展,一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高地正冉冉升起。
在江苏交控通沙集团所属江苏高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高新材)偌大而繁忙的生产车间里,鲜有操作人员的身影,各式各样的机器与机器之间在有条不紊地“交流信息”“自动生产”。数字大屏上,各项参数指标实时刷新着,沥青的制作的完整过程在这里一目了然。
近年来,随着苏高新材自主设计、自主建造、拥有知识产权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投入运行,沥青生产制造实现了由传统制造到智能化的历史性跨越。基于强大的数字平台和智能化设备,不同设备、机器人间自主协调运作、灵活响应。对比之前,智能制造让沥青单日产能提升2.5倍,一线%,工厂形成了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小时不间断无灯生产。
苏高新材占地约104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年仓储沥青50万吨、加工生产特种沥青33万吨。截至目前,公司重交沥青产品累计销售超14万吨,改性沥青及乳化沥青累计销售超3万吨,应税销售已达5亿元。累计获得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达36项,在高速、桥梁、隧道等国家及省级工程建设项目中大规模推广运用。
深入中铁山桥(南通)有限公司的钢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车间,下料、切割、焊接、拼装……一个个力大无穷、行动敏捷的焊接机器人、自动组装机器人正在不知疲倦地工作。该企业数字化制造生产线首次将桁梁杆件自动化焊接率提升至93%,作业人员减少33%,生产效率提升22%,大幅度的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
中铁山桥南通公司2008年落户如皋,隶属于世界500强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从参与建造九江长江大桥、沪苏通长江大桥到深中通道、常泰长江大桥等79座跨江跨海的大型桥梁,公司努力打造国内工艺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钢桥梁制造基地,于今年斩获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把握“互联网+”时代大趋势,借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打造强大的“工业大脑”。近年来,中铁山桥南通公司建成了国内首个钢桁梁数字化建造平台,打造了桥梁钢结构协同制造云平台,实现了制造车间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管理与控制,年产已从建厂之初的年产2万吨增至年产20万吨;从仅负责总拼业务,到建成下料至成品发运的全流程生产体系,成为中国钢桥梁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
“公司在不断摸索,力争从‘生产型’向‘生产创新型’转变、从‘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从‘制造型’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型’转变。”企业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刘洪利深知,铁山桥能走过百年,靠的是不断地进步的创新精神。
如今,传统纺织业“千人纱、万人布”的生产景象已成为历史。在如皋市永航纺织有限公司的纺织车间,只有机器在唰唰作响,整齐划一的纺织流水线高速运转,宽敞的纺织车间里,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很少能看到工人的身影。
“家纺行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我们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实现了由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的转型。从清花、梳棉、并条到涡流纺,每一道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厂长薛永航说,与传统棉纺织设备相比,转型不仅缩减了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升了产品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现下,4条数字化生产线马力全开,正在赶制一批外销订单。“现在用了这套自动化设备后,非常大程度上减轻了车间工人的劳动强度,每个月能生产300吨,如果是以前,这样的产量需要80—100人。”不仅如此,由于系统具有智能识别功能,规避了原来人工操作有可能送错料等情况,生产的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永航纺织成立于2016年,占地面积42亩,是集纺纱、织布、国际国内贸易为一体的纺织企业。全自动系统也让纺织工人这个“苦力岗”变成了“技术岗”。“我们不再埋头干‘苦力’,而是转变为技术工人,不仅要对制造工艺了如指掌,还要会操作、保养智能设备,熟悉各项参数设置。”工人们纷纷点赞。(王珩 刘伟)
上一篇:奥凯在西安等您来 ! 下一篇:石化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