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欧宝体育网页版 发布日期:2024-09-18 18:46:21 | 浏览次数:32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自成立以来主要是做路面改性沥青系列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17年公司收购了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的深圳市云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调整为房地产中介服务和改性沥青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因公司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板块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并出现持续大额亏损,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经审慎考虑,公司于2023年6月剥离了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主营业务调整为改性沥青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改性沥青产品大多数都用在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城市主干道、机场跑道以及市政专用道路等工程的路面铺设及养护。目前,企业具有湖北武汉、广西钦州、四川新津 3个自有沥青生产基地,沥青库容 8.5万吨,服务网点辐射全国大部分地区。工程案例遍布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西藏等地区。
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多数来源于于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新建项目和已经建成的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路面维护需求。随着高速公里保有量的逐年递增,每年的养护工程量也随之增加,亦为公司沥青业务的重要来源。企业主要通过参加高速公路等道路项目招投标、与业主及施工方战略合作、向中小客户零售等获得业务机会,与沥青材料需求方签署产品购销合同,提供实现用户需求的产品,从而获得收入和利润。
报告期内,公司利用技术、资源整合能力、生产管理、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专业化优势,为头部企业提供详尽的供应链配套解决方案和服务,实现在资源组织、生产管理和服务、高效物流等方向的业务接入,拓展公司轻资产服务业务,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沥青业务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沥青产品广泛用于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乡村道路等构成的交通运输网。2023年3月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五年内,新增国家高速公路约1.1万公里,新增普通国道约1万公里,内畅外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逐渐铺展。
2023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完善,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万亿元,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70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1.8万公里。虽然国内公路建设投资保持一定增速,但增速明显放缓,1-11月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6万亿元,同比增长1.2%。受降雨天气较多、规划项目较少、资金不到位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公路建设投资同比下滑严重。国内道路沥青市场需求端表现乏力,导致沥青市场旺季不旺。
从表观消费量数据看,2023年中国沥青表观消费量同比仍有大幅增加,主要是受2022年低基数效应支撑。从历年表观消费量数据可以看出,2023年表观消费量与2021年持平,但道路市场的沥青数量却较2021年减少超过100万吨。
2023年单月数据显示,道路沥青市场消费比例逐月下降,下半年道路沥青需求旺季未如期实现,主要是资金不足始终贯穿全年终端市场,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进程缓慢,导致道路沥青需求不及预期。
近年来,沥青行业已经进入高度成熟期,行业进入壁垒越来越弱,成为完全竞争性行业。国内专业沥青生产企业数量多而规模小,覆盖市场区域化明显,行业集中度不高,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近年来,国内大型石油(化工)公司通过独资、合资、并购等方式进入改性沥青行业,各地方交通投资平台为拓展供应链业务也通过建立物资公司形式参与到沥青市场中,加剧了行业竞争。企业众多但综合服务能力较弱。受制于管理水平、资金、客户资源等因素,部分企业以传统生产模式为主,或以专业化仓储服务为主,或以轻资产贸易业务为主。但总体来说很少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多种沥青产品的全链路综合服务,这也进一步导致行业非常分散。
沥青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公司业务辐射范围内交通道路的建设规划周期关联度较高,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对交通道路建设的规划及建设力度,将影响公司的经营成果和可持续发展程度。同时,沥青行业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公司主要产品改性沥青全部用于公路路面铺设,受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明显,在南方地区,雨季之后属于公路路面施工旺季,雨季来临时至雨季结束时,属于淡季;在北方地区,除雨季之外,冬季气温较低土地结冻时,也属于淡季。以华中市场为例,一般在每年4月至11月为产销旺季,12 月至次年3月为产销淡季。因此国内道路沥青产品的销售一般根据工程项目的工期情况和地域的气候特征,呈现出较强的季节性。
公司沥青生产基地主要产品生产仅涉及排污许可,湖北物流基地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自2023年07月06日至2028年07月05日止;广西基地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自2022年11月07日至2027年11月06日止;四川基地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自2021年05月20日至2026年05月19日止。
公司改性沥青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沥青,是石油加工的附属产品。公司主要向中石化、中石油及地炼采购沥青,相关税收政策对公司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目前公司有三个生产基地,湖北物流基地位于武汉,沥青库储量2.3万吨,年仓储中转加工能力20万吨以上;广西基地位于广西钦州港,沥青库储量4.2万吨,年仓储中转加工能力30万吨以上;四川基地位于成都,沥青库储量2.2万吨,年仓储中转加工能力20万吨以上。
报告期内,公司剥离了房地产中介板块,在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方面不再具备竞争力。在沥青业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公司继续保持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及质量优势,通过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更好地满足广大客户的真实需求。
1、市场地位与品牌优势。公司一贯注重技术研发,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质量可靠、技术性能优越的改性沥青产品,获得了广大客户对公司产品及品牌的信赖,“国创”牌改性沥青已成为国内改性沥青知名品牌。二十多年来,“国创”牌系列产品在国家公路网建设和全国二十余个省(市、区)市政道路重点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国创力量。
2、技术优势。公司自2008年以来,一直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公司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企业自主创新、产学研用结合、集成创新等多渠道积累和巩固自身技术优势。目前公司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涉及SBS改性沥青系列、乳化沥青及改性乳化沥青系列、胶粉改性沥青系列等道路材料的多个领域。
3、产品优势。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生产工艺有效地保证了公司的产品质量,公司不仅可以提供同时满足国内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和美国 AASHTO标准的SBS改性沥青,而且还可以提供PG82-34的耐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和极端气候条件的特种SBS改性沥青。
4、服务优势。公司具有快速大规模生产供应成品改性沥青的能力,产品主要辐射华中、华南、西北、西南等地区;同时利用公司在资源整合、技术支持、生产管理、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专业化优势,为头部公司可以提供详尽的供应链配套解决方案和服务,实现在资源组织、生产管理和服务、高效物流等方向的业务接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5、稳定且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公司现任管理团队长期供职于公司内部,管理经验丰富,熟知行业发展动向。公司注重人才的内培外引,在长期的业务发展中培养了大批中层管理者,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2,442.47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2.54%;实现利润总额 -15,353.1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8.97%;实现净利润 - 14,802.7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1.48%,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714.71 万元。
(一)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过渡期亏损较大。报告期内,公司出售深圳云房100%股权,顺利剥离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过渡期内(2023年1-5月),深圳云房实现营业收入8,944.49万元,亏损5,476.46万元。
(二)计提减值准备金额较大。本报告期计提减值准备5,947.33万元,其中:计提合伙企业共赢三号持有的房产减值准备 3,329.77万元,计提存货减值准备143.68万元,计提应收款项信用减值损失2,473.88万元。
(三)沥青业务收入下降。报告期内,公司沥青及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73,497.99 万元,较上年下降62.54%,受资金影响,部分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停建、缓建,市场对道路沥青需求量下滑明显,公司沥青销量大幅下降,较上年同期下降7万吨。
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战略决策中的核心引领作用,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积极推动公司各项重要工作的谋划和实施。报告期内召集召开董事会会议9次,审议通过议案38项。议案内容涉及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重要方面,董事会就公司定期报告、资产剥离、对外投资、融资等重大事项进行了充分研究和充分审核,公司独立董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勤勉履责,认真审议董事会的各项议案,在涉及公司重大事项方面均充分表达意见,发挥了独立董事应有的作用。
根据实际情况,公司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剥离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集中精力聚焦新材料业务。以沥青业务为重点,强化企业技术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继续深入推进重点客户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业务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稳定公司在优势区域的业务规模,确保优势区域的市场龙头地位。加强同央企及区域头部物资公司、大型国有施工企业在全国范围的业务联系,进一步提升沥青销量和市场份额。
基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及产业布局规划,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建设先进复合材料联合技术研究中心,借助武汉理工大学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平台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先进复合材料等领域的研发能力;联合湖北非金属地质公司、武汉工程大学等科研校企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聚焦开展非金属矿物材料产业前沿技术研究与市场应用开发,围绕花岗岩矿物分离技术开展了相关技术攻关,并相继完成了流程试验与规模试验,成功实现了花岗岩中石英、长石矿物的精准分离和再提纯。技术储备的拓展,有助于打造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及持续经营能力。
结合公司战略目标和行业发展实际,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满足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在积极争取银行融资的同时,打通新型融资融物关系,通过上游企业代采融资近2亿元,较为有效的缓解公司现金流压力。
报告期内,公司着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构建合理有效的治理结构,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组建管理团队,推进董事会成员和高管的个人优势和公司经营管理需要的全面结合。公司多次组织董监高及业务骨干开展专业理论、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分析及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相关培训,增强公司董监高前瞻性分析能力和行业趋势预判能力,严格授权管理和执行力建设。强化监事会监督、内部审计和部门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提升公司稳健经营和合规经营水平。
根据公司目前的经营环境和实际,公司坚定秉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原则,在稳固内部经营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基于对报告期内经营情况的分析与总结,结合对2024年经济形势、政策环境、行业及自身发展状况的预测与判断,围绕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及2024年经营目标,审时度势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围绕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聚焦新材料领域,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原则,围绕沥青材料主业,加强与央企及区域物资公司、施工企业的供应链合作,转变为服务提供商,提升自有资金的周转率;努力满足优质客户的需求,保持良好的合作基础,重拾市政市场业务,进一步提高市政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公司在优势区域的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挖掘如彩色沥青、橡胶沥青、高粘沥青、乳化沥青在内的高附加值特种产品的市场,加大特种沥青材料的推广及销售,确保整体经营质量稳中有升。
把握行业趋势,明确主攻方向,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统筹存量业务的发展和新业务的推进,精心部署,加快推进新材料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推动硅材料绿色产业链项目顺利落地,推进磷石膏循环利用项目年内投产。通过推动公司产业升级,打造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及持续经营能力。
2024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降低融资成本,均衡配置长短期新增债务,持续压降融资成本。二是科学采购,根据历年冬储价格及时间规律,结合公司资金状况、各区域项目需求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冬储方案及采购方案,降低采购成本、提升经营效益。三是优化改性生产过程,制定品控应急预案,保证产品质量稳定,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生产能耗,提高生产计划准确率,减少浪费,实现节能降耗。
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积极落实小额快速融资项目,缓解公司长期资金压力。二是想法设法扩大银行授信规模,力争新增1亿元的综合授信。三是强化与头部央企国企的合作。在获取业务增量的同时,力争取得不少于2.5亿元的供应链融资。四是加强回款工作执行力。提高风险管控意识,特别是针对存在回款风险的项目,及时采取相应手段回款,努力确保全年回款率达80%以上。五是盘活存量资产。全力推进低效及闲置资产的处置工作,减轻公司的运营负担,补充现金流,改善公司的流动性状况。
持续完善监事会监督、内部审计和部门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提升公司稳健经营和合规经营水平,通过制定科学的指标分解与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团队积极性;通过完善组织管理、健全管理制度、梳理业务流程,不断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倡导简单务实、高效创新的工作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及创造力。
1、应收账款管理风险。公司沥青业务的主要客户为高速公路或市政工程建设单位,资金支付周期较长,建设资金能否及时到位亦会影响项目建设期,间接影响企业销售回款。如果公司在销售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不能对应收账款实施高效管理,将给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对策:在投标前注重客户的资信评价,选择综合实力强、资金来源有保障的项目,以提高项目履约和管理能力,减少影响回款的不利因素。同时加大诉讼催收力度,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款效率。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沥青采购成本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可能出现较大的价格波动,如公司产品的调价机制无法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速度匹配时,将增加公司成本控制的难度和公司的经营风险。
对策:密切关注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加强与国内外石油石化巨头的战略合作,确保公司长期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同时,利用公司的资金、市场、库容等优势,加强淡季原材料储备,降低公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3、拓展新业务失败风险。公司聚焦新材料领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先进复合材料、非金属矿物材料提纯等领域投入研发资金,储备了相关研发成果,但相关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尚处于推进阶段,短期内能否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尚存在不确定性。
对策:公司在推动相关研发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制定清晰合理的战略规划,紧盯市场需求变化及市场竞争格局,合理分配公司现有资源,充分考虑相关风险,稳步推进相关研发成果产业化进程。
4、人才流失风险。拥有经验比较丰富的管理团队和研发团队,是保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控制保持核心团队的人才流失的风险,一直是公司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策: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核心团队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营造人才快速成长与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推进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强化团队人文关怀等措施,保障公司的活力和竞争力,减少人才流失风险。
意外!iPhone 16系列,首周末预购销量下降12.7%?苹果概念股下跌
18只活跃股曝光,筹码一周换一遍!主力持续买入这些优质股,“宁王”机构关注度排名第一
意外!iPhone 16系列,首周末预购销量下降12.7%?苹果概念股下跌
意外!iPhone 16系列,首周末预购销量下降12.7%?苹果概念股下跌
上一篇:我国石化镇海炼化出产沥青超两千万吨 可建高速路超两万公里 下一篇:7家石化企业获评路途石油沥青优质出产企业